耶穌受難週 (1)
耶穌受難與復活的真理,與耶穌的降生是同等重要,且在四福音中關於耶穌最後一周(稱為受難或聖週 ( passion / holy week)的言行佔的篇幅相當多(路加19章:28節—24章;馬太21:—28;馬可11:—16;約翰12:12—21;共計29章),受難週與創造週前後遙相呼應,都是改變世界的一周。全備福音(full gospel)應有五個記號:馬槽-主降生、十架-主受難、空墳-主復活、雲彩-主升天、號筒-主再來。復活節前一主日,當年主耶穌騎著驢駒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,開始了受難週的征程,教會史稱“棕樹(枝)主日(節)”。讓我們隨著主的腳踪再次體會主耶穌在接下來七天的經歷,要喝下苦杯成全父旨。 (馬太26:36-39、42、44)
耶穌在受難週的經歷
- 星期日:榮進聖城(太21:1-11)
- 星期一:潔淨聖殿(可11:15-17)
- 星期二:總結最大的戒命(太22:34-44)
- 星期三:論審判的日子(太24:36-44)
- 星期四:最後的晚餐(太26:26-29)
- 星期五:受難日主被釘死,幔子斷裂(太27:51-53節)
- 星期六:主在墳墓裡(太27:57-66)
- 星期日:主復活(太28:1-17)
—、復活節前主日 榮耀日或棕樹主日
在受難週的第一天,主耶穌騎著驢駒子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,這是一個序幕。應驗了先知撒迦利亞(主前6世紀)的預言,聖經撒迦利亞書9章9節:錫安的民哪,應當大大喜樂!耶路撒冷的民哪,應當歡呼!看哪,你的王來到這裡,他是公義的,並且施行拯救,謙謙和和地騎著驢的駒子。門徒把衣服搭在小驢背上,許多人把衣服與棕樹枝鋪在地上,讓耶穌騎著的小驢踩在上面。前行後隨的人高呼“和散那(有頌讚與求救的雙重意思)”歸於大衛的子孫,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,詩篇118:20-26)。這是何等榮耀場面,但此時的主耶穌全無得勝者凱旋而歸的喜悅,而是憂心忡忡為這座歌舞昇平的都市哀哭,當時曾有幾人注意到主耶穌臉上的淚滴?主淚何時止?那天晚上主耶穌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過夜。從此每日白天在耶路撒冷教訓人,晚上回這裡住宿。 (馬可11:19,路加21:37)
二、復活節前禮拜— 權柄日
第二天早晨,主耶穌進到聖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潔淨它,猶太人的聖殿分成若干“層”,最外層叫做“外邦人的殿”,非猶太人亦可進去。這就是耶穌心目中萬民禱告的殿。 (聖經以賽亞書56:7),這是當初設計的本意。但猶太人將它變成了市場、賊窩,那裡有買賣牛、羊、鴿子的人,也有許多兌換銀錢的人,名為獻祭奉獻用,實已變質。主耶穌為聖殿心急如焚(詩篇69;9)義憤填膺,推翻他們的桌子,趕走他們的牛、羊、鴿子。在此顯明公義的主容不得不義的猖獗,更加顯明他的權柄,故此本日稱作權柄日。這天主耶穌回程途中也曾咒詛一棵華而無實的無花果樹,立刻枯乾,再次顯明他的權柄,藉此提醒耶路撒冷的未來厄運。 (馬太21:18-22,馬可11:12-14、20-26)
…代續
No Response to “耶穌受難週 (1)”